
『Ref.57260 表款复杂功能拆解』

新表的表壳采用18K白金打造,搭配银质表盘,内置转盘则采用轻盈的铝材质,动力需求极小。当前的时、分、秒信息分别通过三枚蓝钢指针来指示,其中时针位于12点,秒针位于6点,分针则位于中央表盘,这样的规范式指针布局(Regulator)来自天文台和实验室内使用的精密校准钟。
「希伯来万年历」
「希伯来历」又被称为「犹太历」,是古代犹太人沿用至今的一种阴阳合历,每月以新月初升为一月的开始,固定为29或30天交替,每年则以春分后的第一个新月为一年的开始。为了与太阳周期保持一致,「希伯来历」以19年为一个「默冬周期」,在第3、6、8、11、14、17和19年添加闰月。

表盘3点位置的计时盘中可以看到「默冬周期」显示;9点的分钟计时盘以「12」、「13」来指示该年的月份数;6点的秒针盘外圈可以看到日期刻度,两侧的显示窗分别以希伯来文显示希伯来历的星期和月份,秒针盘中央以格力高历来指示每年七月初十的「犹太教赎罪日」,指针每19年逆跳一次,且指示盘每19年更换一次,下方的四位数字显示窗则指示当前的希伯来年份——其计算起始日为创世年,即公元前3760年。

「同轴双逆跳计时」
Vacheron Constantin 在这枚复杂时计中首次尝试「同轴双逆跳计时」功能,可用于两项同时开始、无需同时结束的活动,借助双秒追针清晰显示计时读数——两根指针同轴同步,在表盘左右两侧的独立刻度盘中运行,因此永不相交,可称为「分离式」双秒追针计时。

这两枚指针可通过表冠的同轴按钮与11点位置的按钮来控制:
「表冠同轴按钮」
按动第一次,两根指针开始启动
按动第二次,主计时指针暂停
按动第三次,两根指针归零
「表壳11点位置按钮」
按动第一次,第二计时指针暂停
按动第二次,第二计时指针启动,同时会立即追赶表盘左侧主计时指针当下的运行位置并与之保持同步运行
「西敏寺钟声 & 夜间静音功能」
表盘10点位置的扇形盘用于调整这枚腕表的报时模式,包括大自鸣(GS)、小自鸣(PS),以及静音(SIL)、夜间静音(NIGHT)和自鸣报时(CHI)。

为了避免使用者在夜晚被怀表的报时声打扰,这枚时计特别加入了「夜间静音」模式——在晚上10时至早上8时期间不进行报时,无需手动调节便可自动启动,Vacheron Constantin 还可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在制表过程中设定精准的静音时段。
此外,你也可以直接选择「静音」模式将报时功能关闭。
「闹铃 & 隐藏式上链闹铃旋钮」
除报时机械装置外,这枚怀表还配备了完整的闹铃系统,通过上链表冠设置,闹铃指针与小时、月相指针同轴。


「第二表盘和其他功能」






「双重功能万年历」
这枚时计能够提供三种完全不同的万年历指示,包括主表盘的「希伯来历」、第二表盘的「格里高利历」和「国际标准 ISO 8601 日历」,第二表盘的两种万年历模式可自由切换。

国际标准 ISO 8601 日历主要用于国际金融业务,如公司财年、工资支付或每周租金支付、以周为单位的项目规划等。这一系统以400年为一个完整周期,其中71年拥有额外的第53周,亦即平年为364天,闰年为371天。你可以通过3点的周数刻度盘与上方的方形窗口读取时间信息。
「江诗丹顿浑天仪式陀飞轮」
Vacheron Constatin 为这枚怀表全新设计的陀飞轮被命名为「浑天仪」,其圆环交织的外观与科学仪器「浑天仪球」极为相似,灵感来自18世纪法国制表师 Antide Janvier 设计的一座拥有浑天仪装置的四面钟。

这枚陀飞轮的擒纵机构还采用了两项特殊装置:球型游丝以及钻石擒纵叉。其中球型游丝不仅契合陀飞轮的球型外观,更是实现等时性的最理想选择——不受任何震动或摆幅的影响;而钻石经久耐用且磨损阻力较小,早在18世纪中期就已应用于擒纵叉的制作,而 Vacheron Constantin 也曾在20世纪中期推出过小批量采用钻石擒纵叉的表款。
『4枚传奇的 Vacheron Constantin 复杂功能时计』
为尊贵的客户订制高级复杂精密的时计早已成为 Vacheron Constantin 的传统,其中最出众的四枚时计作品分别由埃及的两位国王 Kings Fouad I、King Farouk、摩纳哥的 Guy de Boisrouvray 伯爵和美国钟表鉴赏与收藏家 James Ward Packard 订制。
「James Ward Packard」无匙报时表

图:20K金表壳,两套轮系,二问和半刻问报时,大小自鸣报时,配备计时装置、计时盘和纪尧姆平衡摆。于1919年出售给 James Ward Packard。

厚实的表壳采用20K金打造,镂刻出精巧的表圈饰纹,表盖则以蓝色内填珐琅来呈现委托人的姓名首字母。珐琅表盘采用简约的设计风格,粗体罗马数字时标提高表盘的阅读性,12点位置设有30分钟计时盘,6点则为小秒盘,可通过表冠的同轴按钮启动计时功能。

2011年6月,这块怀表亮相纽约拍卖会,以近180万美元的成交价落锤。
「Guy de Boisrouvray」三问报时表

图:18K金表壳、三音锤配三音簧钟琴乐音三问报时、猎人式表壳,配备万年历、闰年显示、月相显示、双秒追针计时、计时盘、闹铃功能和纪尧姆平衡摆无匙怀表。于1948年售给 Guy de Boisrouvray 伯爵。
这枚怀表曾由摩纳哥亲王 Rainier III 的表兄 Guy de Boisrouvray 伯爵所拥有,是20世纪 Vacheron Constantin 高级复杂功能时计中仅有的两枚配备闹铃功能的作品之一。
Guy de Boisrouvray 拥有丰富的珠宝及艺术品收藏,包括法贝热彩蛋、印象派大师的画作等。1948年,Guy de Boisrouvray 向 Vacheron Constantin 订制了一枚复杂功能怀表,希望与这些珍贵作品的地位相衬。

配备三个音锤的钟琴三问报时装置同样要求特殊的构造,启动报时功能后,三根不同音调的音簧与三个音锤配合产生一串由三个音符构成的动听乐声。
为了提高时计的精准度,Vacheron Constantin 还对这枚机芯的擒纵机构作了特别设计——采用纪尧姆平衡摆轮与金质、铂金调节螺丝,并配备特殊的调速系统,以便设定精准度。
「Kings Fouad I」珐琅报时表

图:18K金表壳,无匙、钟琴乐音三问报时、三音簧和三音锤大小自鸣报时、两套轮系,配备计时功能、30分钟计时盘、万年历以及月相和月龄显示。1914年开始创作,于1929年由瑞士国民献给埃及国王 Kings Fouad I。
这枚报时表是由瑞士国民呈献给埃及国王 Kings Fouad I 的一件礼品,其机芯早在1914年便已开始制作,1927年,开罗联合法庭主席和瑞士公民 Francis Peter 在 Vacheron Constantin 的工坊发现了这枚尚未完工的怀表,非常适合作为礼物赠送给热爱钟表的埃及国王,于是决定委托工坊完成创作。

为了避免复杂功能表盘显得过于「拥挤」,Vacheron Constantin 以日历窗形式来显示星期及日期信息,这样的设计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非常流行。

2015年,这枚曾属于埃及国王的时计以330万瑞郎的价格在拍卖中成交。
「King Farouk」黄金报时表

图:18K金报时表、无匙、钟琴乐音三问报时、三音簧和三音锤大小自鸣报时、高级珠宝装饰、两套轮系,配备计时功能、30分钟计时盘、万年历以及月相和月龄显示、闹铃、传动轮系及报时轮系两个动力储存显示。由日内瓦政府在1946年呈献给埃及国王 Farouk I。
这枚非凡的怀表是20世纪 Vacheron Constantin 最精密复杂的一枚时计作品,于1946年由日内瓦政府呈献给埃及的法鲁克国王。

报时依然有大自鸣与小自鸣两种模式可选,其中大自鸣每隔一刻钟便以三音簧配合三音锤报时,小时和分钟则以经典的单乐音报时;小自鸣模式在整点时报出小时数,整刻时仅报出刻钟数。「大自鸣/小自鸣」以及「报时/静音」模式的选择滑片均设于表壳侧面。
作为报时表,这枚腕表同样配备两个发条盒,均通过表冠上链。
『1775-2005:江诗丹顿大事年表』

1810年:Jean-Marc Vacheron之孙Jacques-Barthélemi执掌家族企业,并致力开拓其业务发展。
1819年:江诗丹顿创始人之孙Jacques-Barthélemi 与François Constantin携手合作。在前往意大利的一次旅途中,这位拥有远见卓识的商人给制表工坊写了一封信,信中的一句话后来成为了江诗丹顿的座右铭:“悉力以赴,精益求精” ,奠定了江诗丹顿此后对卓越工艺的不懈追求。
1839年:江诗丹顿设计了大量各式各样的机器,其中包括著名的比例绘图仪。这种机械装置使人们第一次能够完美地复制主要钟表零件,并提高了钟表的质量。这项发明为品牌带来了新的发展,也为瑞士钟表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1875年:江诗丹顿迁入由François Constantin的侄子Jean-François Constantin建造的大楼中,大楼位于江诗丹顿历史总部所在地l’Ile,距离Tour de l’Ile原址仅数米之遥。
1880年:将钟表上的一个零件“马耳他十字”作为品牌的标志,是一份对精密度追求的承诺。

1918年:詹姆士·沃德·帕克(James Ward Packard)特别定制由江诗丹顿制造的高级复杂怀表,以20K黄金打造。这位美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商兼高级钟表爱好者是美国首批直接与江诗丹顿定制的收藏家之一,旨在创造一款独一无二的钟表。
1946年:江诗丹顿为埃及法鲁克国王(King Farouk of Egypt)定制一枚品牌最为复杂的怀表之一。
1955年:为庆祝品牌成立二百周年,推出全球最纤薄的机械机芯,厚度仅为1.64毫米。
1972年:江诗丹顿成为第一家获得业界相当稀有且备受高度推崇的“Diplôme du Prestige de la France”大奬殊荣的钟表制造商,是对江诗丹顿优雅设计和卓越工艺的肯定。
1979年:Kallista 30周年纪念,这款独一无二的表款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奢华的,镶嵌118颗钻石,每颗钻石重量在1、2及4克拉之间,总重量为130克拉,价值达500万美元(相当于今日约1,100万美元)。
1990年:江诗丹顿推出一系列蕴含微缩彩绘、珐琅彩绘和雕刻工艺的卓越时计,再次肯定其在高级制表业中艺术手工艺领域上的超卓地位。
2004年:在日内瓦的Plan-Les-Ouates建立全球总部,选址chemin du Tourbillon。并且翻新江诗丹顿专卖店及其历史总部。
2005年:江诗丹顿庆祝250周年诞辰,推出一系列品质卓越的时计,当中包括著名的“Tour de l’Ile”时计。该时计在当时开启了历史之先河,集合16种高级复杂功能,仅限量发行7枚。

2007年:江诗丹顿在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展上首次推出Métiers d’Art艺术大师Les Masques面具系列,透过该系列对四面八方、过去、现在和未来作出反思,以及对持续更新之过程的探索。
2008年:江诗丹顿之家在上海开幕,占地四层面积达600平方米,这座宏伟且带有阁楼的历史建筑,四周被花园环绕。此店灵感来源于品牌日内瓦历史旗舰店,兼具中国的传统特色。上海江诗丹顿之家独特而别致,正如江诗丹顿与中国的深厚历史渊源。
2011年:借着日内瓦印记诞生125周年之际,日内瓦印记不仅再局限于12项严格的标准,更是对整体腕表进行认证。相比没有印记的机芯,工作量增加了40%。这一百多年以来,江诗丹顿一直是日内瓦印记的最佳代表之一。
2012年:为庆祝酒桶形腕表诞生100周年,江诗丹顿重新演绎了其酒桶形设计,为Malte马耳他系列增添新成员。
2013年:江诗丹顿决定将其分布于不同地方的钟表零件制造厂聚集于汝拉山谷(Vallée de Joux)中心地带的布拉苏丝(Le Brassus)。这是长期愿景中的一部分,致力于尖端技术和独特手工传统。
江诗丹顿推出Patrimony 1731超薄机芯,树立品牌全新里程碑,腕表同时拥有日内瓦印记认证,腕表及机芯厚度分别仅为3.90及8.09毫米,能够最完美地呈现高级制表工艺。
2014年:江诗丹顿宣布与布勒高等艺术学院(École Boulle)开展合作计划,这家位于巴黎的学院是欧洲最大的艺术与设计学院之一,透过与布勒高等艺术学院的合作,品牌希望能借以传递技能的传统价值,同时进一步体现推进和传承这些传统工艺的决心。

2015年:为庆祝品牌诞生260周年,江诗丹顿推出全新Harmony系列。同时,更呈献一枚经收藏家委托定制,前所未见最为精巧复杂的时计作品。